当前位置:首页
> 区委老干部局 > 服务之窗
高质量终身健康比长预期寿命更重要
发布日期:2021-05-13 浏览次数:


你知道人均预期寿命和人均健康预期寿命有什么区别吗?

以2018年的数据为例,中国人的人均预期寿命是77岁,但 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为68.7岁。也就是说,很多中国人的 生命后期还有8.3年的时间是带病生存,或者生活质量较低。

诚然,人均预期寿命的增长有着积极的意义,与70年前出生的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相比,2019年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7.3岁,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,也是文明提升的一个显著标志。不过如果生命后期生活质量不高,老人比较痛苦,甚至失能,完全需要他人照顾,那也不能代表生理和心理上的长寿命。

所以,健康预期寿命更能真实体现一个国家和地区人们真正的生活质量、实际长寿水平和文明的真实高度。

截至2019年末,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2.54亿,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.1%。但是中国老年人的整体健康状况不尽如人意,在2.54亿老年人中,约1.8亿以上患有慢性病,患有一种以上慢性病的比例高达75%,失能、部分失能老年人约4000万。

现在很多年轻人并未意识到的终生健康问题。一些年轻人意识不到年老后可能会失能,例如,2017年针对40~64岁公民的一项调查显示,近三成人不知道自己年老后可能失能,超过三成的人认为失能时间在1年以下。

由于认识不到可能失能,很多年轻人在年轻时期也没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例如抽烟、酗酒和熬夜成为常态,以致年老时失能的时间会显著增加,也就加大了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之间的差距。

这也意味着,未来需要更注重科学传播和引导,让人们从小就开始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,使人不仅要达到预期寿命,还要让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无限接近。这其中非常重要的在于提升公众的健康素养。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,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。

国家卫健委的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2030年)》将《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》中的15项行动进行了细化,其中就有健康知识普及行动要求。到2022年和2030年,全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分别不低于22%和30%。

只有当健康素养提高后,人们才会逐渐拥抱并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,从而在减少疾病的同时,缩小预期寿命与健康预期寿命的距离,让人们的生活更有质量。

 

 

来源:《百科知识》


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